[自留习作园地]

吴思会被“招安”吗?

小 鹰



最近读到《中国学者吴思访谈录(3):宪政民主与“炎黄春秋”》(见[附]),我尊敬“炎黄春秋”的敢言,也为她受打压不平,但前总编吴思公开表示“三纲五常”可以跟“宪政民主”接轨,却使我吃惊,也让我忧虑,怎么会是这样想?

对此,吴思告诉我们,只要“臣民成为公民”,“皇帝成为公仆”,“然后按照正确的原则修身养性”,“我们的传统就可以实现创造性转化,西方的民主宪政也可以在我们的传统中落地生根,成为礼和分的系列变迁的一个新阶段。”

这些弯弯曲曲的“道理”,真是叫人越听越糊涂。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封建社会的伦理基础和治国纲领。“三纲五常”与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与“民主,人权,法制”观念,“格格不入”,完全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用它来与“宪政民主”接轨?“驴唇不对马嘴”,疯了吧!又要搞“中国特色”吗?这样的“宪政”恐怕与袁世凯搞“中华民国约法”相去不远,骨子里还是要迎合“君为臣纲”的君主专制。

巴金说得好:……我们找不到民主的传统,因为我们就不曾有过这个传统。“五四”的愿望到今天并不曾完全实现,“五四”的目标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达到。但这决不是“五四”的错。想不到今天我们中间还有人死死抱住那根腐朽的封建支柱,把几千年的垃圾当做基石,在上面建造楼台、宝塔。他们四处寻根,还想用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准则“行事、做人”。(《老化》,载《随想录》,2005年。)

套用大亚湾核电人的一句箴言:“质量标准不谈中国特色”,“宪政民主”也不要谈“中国传统”。

《炎黄春秋》的杜导正和李锐等前辈元老主张我国“回归新民主主义”,是要彻底完成反封建专制的历史任务。前些日子吴思等愤然辞职离去,恐怕是因其理念与之不合。

嗯,……那些鼓吹“宪政”与“三纲五常”接轨的少壮派,日后说不定会受到热衷“尊孔读经”的 “公仆”青睐,被朝廷 “招安”哩!……你说呢?

写于2015年“五四”前夕

[附]

日前,吴思接受了台湾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研究员陈宜中博士的专访,而BBC中文网获得授权连载发表有关专访内容。

陈宜中(以下简称“陈”):您在何时成为了一位宪政民主主义者?1997年您到《炎黄春秋》服务,现任《炎黄春秋》总编辑。能否请您谈谈这份刊物的方针和理念?

此外,您最近提到宪政民主或自由主义应该中国化,并表示三纲五常可以跟宪政民主接轨。我估计,宪政民主中国化的说法有不少人支持,但跟三纲五常接轨却一定有很多人反对。

吴思(以下简称“吴”):我把你的问题分为三条。第一个是我对宪政民主的看法;第二个是《炎黄春秋》是什么样的杂志?第三个就是宪政民主怎么和三纲五常接轨?

……

陈:宪政民主和炎黄春秋都谈了,还有宪政民主或自由主义跟三纲五常接轨的问题呢?

吴:这个问题其实挺简单。2007年我写了一篇文章,讨论right这个英文概念应该如何翻译。我们知道,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后来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在翻译万国公法时把这个词译为「权利」。当时严复就批评这个译法是「以霸译王」,把正义感译丢了。丁韪良辩解说,中国没有这个词,我只好造一个。这里的权不是指有司之权,而是指民众之分。

丁韪良用了一个儒家概念,名分的分,来澄清权利的本意。在汉语词典上,「分」的释义正是权利和义务。如果丁先生直接用分来翻译right,用「权分」表示权利,用「义分」表示义务,西方的核心概念就和儒家的核心概念接轨了。按照庄子的说法,「春秋以道名分」,儒家史学最关注的就是名分边际的变迁和名实变化。这个变化始终存在,孔子说,通过夏商周三代之礼的因革损益,他可以预测百代之后。礼好比一个金字塔,名分就是建构金字塔的岩石,每块岩石都有名有分有边界。从分际变迁的角度看,从三纲五常到宪政民主,无非是名分变迁的不同阶段,以及对这些阶段的不同命名。我对这个系列变迁的量化描述是:民众的权分,从三十平方米逐步扩展到一百平方米,臣民成为公民。政府首脑的权分,从一万平方米逐步降到一百平方米,皇帝成为公仆。至于变迁之后的分际的正当性,上合天理,下合良知,儒家的正当性论证方式可以照单全收。

中庸开篇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三句话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正当性论证体系,而且这种论证大体合乎现代科学的认识。第一句,天命之谓性,从造化到进化,造成了我们的人性。神经科学可以准确地确定同情心和正义感在人类大脑中的位置,仁义之性确实是天生的,人之初性本善是有科学依据的。第二句,率性之谓道,按照人性的自然比例,性分的比例,利己利人,推己及人,这就是道。我们知道,市场制度和民主宪政的基础就是理性自利,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第三句,修道之谓教。不符合上述原则的,无论是过分强调利他的集体主义,还是过分强调统治权力的三纲五常,都需要修正调整,然后按照正确的原则修身养性。

通过上述概念和理论的接轨,我们的传统就可以实现创造性转化,西方的民主宪政也可以在我们的传统中落地生根,成为礼和分的系列变迁的一个新阶段。名教和礼教由此可以转化为公民之教和民主宪政之教。

(返回)



研究“文革”,点击参见:

小鹰:《“文革”对话录》(2014年3月)

小鹰:《“文革”对话录 (续)》(2014年6月)

小鹰:《清华文革琐记》(2014年9月)

小鹰:《清华文革反思》(2014年9月)

小鹰:《“七·二七”之谜》(2014年9月)

小鹰:《为什么毛式“社会主义”是反动的?》(2013年10月)


链接网站首页-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