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回忆]

  • 陈丹晨:思君不见人空老 (2014年10月6日)


  • [附录一] 聂绀弩挽荃麟诗、联


  • [附录二] 胡风的诗《怀春室感怀》(1983年修订加注)



  • 思 君 不 见 人 空 老

    陈 丹 晨

    那天参加《邵荃麟全集》出版座谈会后,有一个小的餐聚。我到得晚了一些,看见有一席还有一个空座就坐了下去。恰好坐在邵荃麟女儿小琴旁边,左边是姚锡佩、胡风女儿张晓风、周扬的长子周艾若以及荃麟的侄子、女婿。小琴右边是冯雪峰的儿子冯夏熊,几乎都已是满头银发或谢顶的古稀老人。尽管他们大多我都认识,有的还是交往很密的好朋友,但我还是觉得是不是坐错了位子。因为除了我和姚锡佩,他们的父辈都是三十年代左翼大作家,如今碰在一起,就很自然地讲起当年父辈许多往事,互相之间的关系等等,虽说是点滴花絮,却都是有价值的史料。

    他们交谈得很热闹,我听得很入神。冯夏熊说到他父亲的性子比较急,用现在的话就是“犟”“倔”“耿直”,荃麟的性子比较能“忍”。所以两个老朋友在一起,遇到麻烦荃麟总会劝说雪峰戒怒忍耐。当年反胡风,周扬要雪峰写批判文章,雪峰不写,周扬没办法,就叫林默涵写。后来林和何其芳写的两篇就成为批胡权威的代表性文章。雪峰宁可不讨这个好。反右时周扬要他按周的旨意写鲁迅答徐懋庸一文的附注,冯雪峰开始不肯,荃麟就劝说他借此争取保住党籍。雪峰听从照写了,后来还是被开除出党。邵照样与他来往,冯仍然是邵家的座上客。我想这与他们两位老人家当年的友谊非同一般有关:三四十年代之交,雪峰两次与党失去联系后在恢复组织关系过程中,荃麟都给予关注和帮助。周扬深知他们的情谊,批雪峰时,就要荃麟出场发言作为对冯的重点批判。荃麟只得奉命但并不按照当时定的“三十年一贯反党”的调子说话,却专门讲雪峰的“个人主义”:“在每一次革命高潮到来的时候他个人往往是消沉的……这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是几乎不可理解的事。”说“雪峰在文艺问题上,只是从艺术的本身出发,而不是从政治出发,从当前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因而不能不陷入于唯心主义。”同时他又赶紧声明:“我并不是说,雪峰对于革命完全没有感情,或甚至不赞成。这样说法也是不实事求是的。”这样的批判当然使周扬、刘白羽大为不满,倒是郭小川觉得他的发言很好。

    晓风说近来翻阅她父母的日记,发现抗战时在桂林邵荃麟到胡家竟有三十余次之多,可见往来频密。反胡风时邵荃麟也写了批判文章,但胡风“文革”后在回忆录里却明确地说:过去在上海、桂林时,“我们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我和他在文艺问题的看法上从来没有对立的意见,我认为他是理解我尊重我的。”聂绀弩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33年就和胡风一起在日本,同时被捕入狱后又一起被驱逐回国,两人情谊也是极深。1966年胡风坐了十年牢后刚刚被作为监外执行放了出来,第一个上门去看望他的就是聂绀弩。聂自己也是从北大荒劳改回来不久,却完全不避嫌疑,放声诗赠胡风、冯雪峰许多首,极为感人。如写胡风“不解垂纶渭水边,头亡身在老刑天。无端狂笑无端哭,三十万言三十年……”挽雪峰“狂热浩歌中中寒,复于天上见深渊。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锥心坦白难……”挽荃麟,说到他生前对聂的关照,但是“提携种种皆无益,世人不许狂夫狂……”六十年代初,“谁家有酒备客尝?”食物极端匮缺,十室九空,聂来看望邵,荃麟知聂嗜酒,还是设法找来一杯酒,让他一饮而尽,点滴不剩。聂解渴而感动,“泪落杯中泪也香”。临行邵还塞了两包中华烟说:“我事非尽我安排”。聂完全理解邵满腔热心想为同志朋友纾解困境却又无能为力,说他“骨瘦嶙峋”的身子,虽想“支撑天地颤巍巍,天下事岂尔可为?”有人误读说成是邵冷淡聂,全理解错了。说到这里,我忽然联想起当年曹雪芹在槐园遇到朋友敦诚,风雨淋渗、朝寒袭袂之际,“雪芹酒渴如狂”,敦诚就将自己的佩刀解下典质换酒来喝,使“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敦诚也作歌酬唱,他们“大笑称快,击石作歌声琅琅”。古今诗人那样狂傲睨世的浪漫情怀是多么相像,但聂邵的情境似乎更为悲凉!当时席间谈论的点滴往事,使我有了不能抑制的浮想,除了信意补述的上述一些故事,我还想到这些身世坎坷的前辈老人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政治上都是有极老资历的老革命:邵荃麟是大革命时期参加过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早期共产党人,如不是因为大吐血,他将去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冯雪峰参加过长征,蹲过上饶集中营;聂绀弩出身黄埔军校二期,一生经历跌宕奇异,先后因右派发配北大荒劳改三年半,后又被诬现行反革命罪判无期徒刑;胡风在思想文化界始终是有大影响的著名左翼作家。他们都是长期在国统区从事地下秘密活动,过着飘忽不定的生活;彼此常有交集互助,生死相扶,荣辱与共的患难之交;他们都受过深度的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渊博精湛的艺术学养,又各有出色卓越的文学成就;他们常常是既有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杂文创作,又还翻译外国作品从事理论研究,都是才华横溢的多面手,在文学史上留下重要印迹;他们是秘密的党人,更是从事文化学术活动的文化人,以写作为生。邵荃麟想保住冯雪峰党籍结果没有做到。丁玲被打成右派后,邵荃麟想让丁仍然留在北京写作,工资待遇基本不变,也同样未能实现。当时邵荃麟是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却是个弱势第一把手,做不了主。雪峰先后任过中国作协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把手,也因“书生气十足”,事事碰壁,较早就被打了下来。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在革命胜利以后不久,他们先后都不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而遭遇了不幸:都曾被发动裹挟去参与整肃批判多年挚友同志。现在有的年轻人不大能理解当时特殊环境,较多责难他们的顺从。其实也有挣扎,也有尽可能的互相关照扶持,稍后自身也未能幸免于难,多数还有过缧绁之灾,以至晚景凄凉,或惨死狱中。他们始终是忠于革命事业忠于组织的呀!邵荃麟直到生命终点,在失去自由患着重病身陷“牛棚”时,还在苦苦追问自己。他问难友黄秋耘说:“你给我想想看,我参加革命这几十年来,有没有干过什么对不起党的事?”他和冯雪峰等都是带着这样的苦恼和困惑离开这个世界的。周艾若对他父亲周扬的前期多有批判。我曾对他开玩笑说:“你有弑父情结”。他笑而不答,接着他会说:“我为他‘文革’后的表现感到高兴,赞美。他有这样的变化是很不容易很了不起的。”看来,这些前辈喜欢思考,习惯于寻找事物的来龙去脉,追索历史真相。

    现在,从这些后辈们身上我明显感觉到:曾经的批来斗去也未能割断他们几代人之间的亲如血脉的联系;在很长时期里,人性的光辉和力量始终在抵抗和扫除阴霾和邪恶。聂绀弩唯一的女儿在“文革”快结束时自杀,老夫妇伤心可想而知,他写信对小琴说:“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你来,总想哭,这信是含泪写的。为你父母么?为我自己老了么?说不清。”他还说过:他曾热爱过雪峰、丁玲的文章,也从“荃麟那里感到过同志间的感情的温暖”;但“觉得真正高出于我的,却只有一个胡风。”这就是他们之间那种非常深沉的思想、文化、感情、友谊、心灵间的融和相印,却未必说得清说得尽。

    小琴说:他们这一代人有时还常聚会聊天,包括前几年已经辞世的田汉之子田大畏,鲁迅之子海婴,都会兴致勃勃参与其中。现在有各种“二代”的说法,他们好像都沾了一点边。“文革”期间,他们成了黑五类的子女即“黑二代”,现在我想称他们是“文二代”。文学家们的基因和友谊在他们身上延续而无任何纠结。他们在一起总是谈得很起劲畅快,其乐融融,怡怡然于一室。他们为父辈未了的遗愿在努力补缀,整理出版遗稿诸如全集文选专著,晓风已经整理出版了胡风著作多种。这次出版的《邵荃麟全集》八卷本主要就是小琴等收集编纂的。冯雪峰等等的著作也都在进行收集整理,不断将有成果问世。这些曾经被批判成可怕的撒旦式的文字,重新被发现被认识其重要宝贵的历史价值,似乎正在努力解答邵荃麟最后之问。那些不可一世的大批判文字和各种各样的恶名却不知到哪里去了。我又想起聂绀弩的诗句:“杜若洲边无杜若,陶然亭畔且陶然。思君不见人空老,骚卷长撑宇宙间。”历史无情,终究会显示其真实面貌和应有的公正。

    2014-9-18改定

    本文写作过程中,曾得到张晓风、邵済安、冯夏熊诸友的教正,谨此鸣谢。

    录自《文汇报》,2014年10月6日,上海。



    (返回)


    [附录一]:聂绀弩挽荃麟诗、联


    挽 荃 麟

    聂 绀 弩


    不但人忘己亦忘,三十年曾写文章。

    参加《讲话》纪念会,乃我荃麟苦相将。

    提携种种皆无益,世人不许狂夫狂。

    天苍苍兮地茫茫,踵上江东父老堂。

    空屋置我一杯酒,也无肴核也无糖。

    其时三年大灾害,谁家有酒备客尝?

    举杯一饮无余沥,泪落杯中泪也香。

    临行两包中华牌:老聂老聂莫再来,

    我事非尽我安排。

    独携大赧出君门,知今何世我何人!

    十载铁窗无限事,多少心思念荃麟。

    出狱惊闻君骨灰,意不欲悲心自悲。

    君身奇骨瘦嶙峋,支撑天地颤巍巍。

    天下事岂尔可为?家太高明恶鬼窥。

    被斗失智老妻犹自盼君归!


    原载于:聂绀弩,《散宜生诗》(增订注释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挽 邵 荃 麟 同 志

    聂 绀 弩

    小 引

    邵荃麟同志出生入死,孜孜不倦,为党工作了四十余年。其为人也:口无恶声,胸有成算,急人之急,损己利人。解放抗战期间,在金华、桂林、重庆等处,解放后在北京,均与之相处有日,知之较深。不幸于一九七一年,受四人帮迫害致死。因以鲁迅先生《野草》意成诗数首,聊志哀思,工拙及关合与否,均非所计。

    一、题 词

    野草浅根花不繁,朝遭践踏暮芟删。

    我将狂笑我将哭,哭始欣然笑惨然。

    明暗死生来去际,友仇人兽爱憎间。

    实时沉默空开口,天地有如此夜寒。


    二、秋 夜

    梦中微细小红花,有瘦诗人泪灌他。

    道是冬随秋去后,行看蜂与蝶争哗。

    夜游恶鸟刚飞过,睒眼鬼天快亮吗?

    火引青虫破窗入,刺天枣树尽枒杈。


    三、影 的 告 别

    落拓依人没主张,何如分手各徜徉。

    虚空占否心灵罅,暗黑生于日月光。

    不愿随君归地狱,还愁带我上天堂。

    吾今事事惟孤往,影也来为告别商。


    四、希 望

    我心孤寂欠安平,无乐有哀少色声。

    今日毒仇刀血火,何时星月蝶鹃莺。

    青春此世如乌有,迟暮于人亦等零。

    绝望之虚似希望,茫然回首望东明。


    五、好 的 故 事

    柳下青青一丈红,种由村女抑村童?

    花开影落清池里,妆就人窥宝镜中。

    天送白云来作伴,鱼游绿藻每相逢。

    我方凝视惊奇美,何处飞来一石“咚”!


    六、墓 碣 文

    狂热浩歌中中寒,复于天上见深渊。

    以心糊口情何恻,将齿咬唇意岂安。

    我到成尘定微笑,君方入梦有初欢。

    谁人墓碣刊斯语,瞥见其腔少肺肝。

    1986年4月8日《羊城晚报》第2版



    聂 绀 弩 挽 邵 荃 麟 同 志 联

    聂绀弩

    一鸟高鶱,俯瞰天地古今邦家宵小;

    众声同悼,不再心胸肝胆锦绣文章。


    [说明]:聂绀弩原先亲书的挽联见附照片。至邵荃麟追悼会临近时,1975年7月15日,聂伯伯又信嘱家姐小琴:挽联字句务必改正如上。我因惜其墨宝珍贵,故冒昧将此旧联宣示,与世人分享,还敬请聂伯伯在天之灵鉴谅。小鹰


    (返回)


    [附录二]:胡风的诗《怀春室感怀》(1983年修订加注)

    关于《怀春室感怀》:《怀春室感怀》是诗人对自己战斗历程的回溯,并怀念引导过自己,帮助过自己的小林多喜二、鲁迅、周恩来同志及众多友人。此辑全是借用鲁迅《亥年残秋偶作》的原韵而成的七律,经过作者在1983年修订加注而最后定稿,共计二十四首。

    记胜事(第16首)

    ──秘密脱出旧中国,转道广州、香港由海路进东北解放区转北平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借以表示对当时在香港的邵荃麟同志、龚澎同志、乔冠华同志的悼念,对周而复同志、葛琴同志、引我进解放区的桂苍凌同志的谢意。

    且掷离情留背后,谨抒远虑注毫端;

    回眸不语怜痴子,拔步无声笑警官;

    布帽遮颜寻旧恨,铁舟击楫抚轻寒;

    何期夜话披肝胆,屡浴晨曦舞莫干。

    “谨抒远虑”,指友人们的批评和我的回答。“旧恨”,指发生在广州的黄花岗烈士们的起义和共产党领导的广州暴动。当时吟成了两句:“两代英雄流血地,熙熙攘攘了无痕。”在广州只是路过一夜。“轻寒”,指苟延残喘的国民党右派在国内外(如香港)做的,既不能骗人也不能骗己的反共宣传。第四联上句指,一到香港我就把在旧中国无能抛掉的一切顾虑抛掉了,我自己的谈话是没有顾虑的,友人们的谈话也是无顾虑的,下句不过是表示我的一点心情而已,实际上,我只是陶醉在胜利的欢乐里面,到北平后才写了儿篇“报告”,说不上真正做了什么我应该做的工作。──作者原注



    记 往 事(十四)

    ──解放战争逼近时,旧中国文坛小事。

    真抒实感生多彩,耻笑空谈扮极端;

    不耐辛劳当惯贼,无能思想做文官。

    怀人远寄天非远,尽我沉思夜不寒;

    彼此情殊当互究,亲朋愿合定相干。

    “怀人”,指在解放区以及寄居香港的友人们。就是到了那时,我还是尽可能把解放区的作品印出来。后两联也是指香港友人们对我的批评和我那时写的回答。在大目标(愿合)之下,对具体问题是常常会“彼此情殊”的,除了采取“百家争鸣”(互究)的方针外,是无法解决也无法消除的。──作者原注


    (返回)

    链接网站首页-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