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札记]

[说明]1947─1948年荃麟和葛琴被聘为香港“持恒函授学校”文学专修部导师。这是他们授课中写给函授生的一封信。信中明确地表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新现实主义文艺观;同时,对于函授教育的敬业精神,和对于文学青年关爱的一片苦口婆心也跃然于纸上。

信後附上的是文学阅读课的选材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杂文和报告文学等共24篇。每周发给学生的讲义写有对於各篇作品的作者介绍、写作时期和背景、内容分析、表现方法、以及比较研究或学习要点等讲解。该讲义於1949年由《三联书店》汇集成《文学作品选读》一书出版。

  • 葛琴、荃麟:给学友们的一封信 (1948年)
  • [附录]:《文学作品选读》目录

  • 给学友们的一封信

    ──持恒函授学校文学组三个月的总结

    葛 琴、荃 麟

    各位学友:

    我们开始通讯学习以来,已经三个月了。照我们原定的学习计划,是三个月作为一个阶段:第一阶段里,以中国的作品选读为主(即上册);第二阶段,则着重介绍西洋的、古典的以及中国前期的作品。现在第一阶段的选读已经完毕,我们想在这里,总结一下这三个月中学习的情形,并且交换一些学习上的意见。

    从这三个月中,收到各位的来信和习作看来,各位那种热烈的求知精神和细心研读的学习态度,实在使我们深深感动。特别有几位同学,在经济情形十分困难和工作时间特别冗长的条件下,仍然利用深夜或清晨时间,不断的努力学习,这种精神确是难能可贵。这也使我们深深感到今天中国青年的处境是那样艰苦,而学习和奋斗的精神却是那样坚韧。憑着这种坚韧奋斗的精神,我们坚信终於将战胜一切客观的困难。鲁迅先生把创造第三样时代的使命,付之於我们青年,而我们能够去实践这使命的,亦只是憑藉於我们的努力学习、积极奋斗、加强团结这种精神而已。

    在这短短三个月中间,再加上邮递的滞缓,我们通讯的机会实在是很少,因此我们还谈不上充分的了解各位。但是,就这些通讯与习作中间,我们不妨提出一些比较具体的意见,供各位参考,并希望引起各位的商讨。

    一、关於选读方面

    在第一阶段中间,我们所选的,多半是较近的中国的作品,这是根据於由今而古、由中而外、由浅而深这几个原则。这里特别着重於反映当前社会生活与社会斗争的、现实性较强的、思想上较进步的作品,而同时注意到这些作品对於写作学习上可能有较多帮助的。这些作家的风格虽并不相同,但是在文艺思想上,大部分都是属於新现实主义的范畴的。

    研读文艺作品,对於文艺思潮的认识,是很重要的。文艺不只是一种抒情的形式,主要是一种思想的形式。每一时代的文艺作品,大抵都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思想与精神,同时每一时代的作品,又有它的阶级性。从不同阶级与生活的作家身上,反映出不同的阶级意识。所以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与其思想,对於阅读作品是必要的。在今天来说,最进步的文艺思想,即是新现实主义。所谓新现实主义,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来,即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用进步的世界观,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动向,来反映和批判历史与社会现实的文艺。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文艺并不是像盆景瓶花一样,仅供我们的欣赏,而是作为一种思想批判和斗争的武器。文艺在文化的领域中能起那么大的作用,主要就因为文艺是服务於人民的。

    从各位的自述中间,我们发现有许多同学,过去阅读文艺作品往往只是根据於自己的兴趣,特别爱好适合於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脾胃的作品,这中间大半是伤感主义很强的作品,例如在西洋作品中间,屠格涅夫的小说是受许多同学欢迎的,其实在十九世纪俄国作家中间,屠格涅夫的小说的感情和思想是比较脆弱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柴霍甫、果戈理、高尔基都比他强健。但是为什么我们特别爱好屠格涅夫呢?正因为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上存在着和屠格涅夫小说中人物有相近的弱点。然而作为文艺学习来说,我们却不能以自己的兴味来作为标准。我们阅读文艺作品的目的,是要从作品中去看现实,去窥察人生和世界,去追求真理,这中间特别是去认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历史的动向。不仅是认识现实,而且从现实的认识中间,进行着自己思想与感情的锻炼。这里需要有批判,有分析,这样才有积极的意义,否则徒然把文艺作为陶性冶情的东西,那就把文艺的价值大大地贬低了。

    所以,在学习第一阶段中间,我们首先向各位介绍了些反映人民生活的、进步的现代中国作品,使各位在文艺思想的方向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新现实主义有个约略的了解。也许有少数同学由一向读惯较旧的东西,一时会感觉不合脾胃,但是为了从文艺方向走向一条真理的道路,我们是不能不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针。

    自然,这三个月中间所选读的作品,只不过十二种,实在是太少了,未必就能使各位得到较大的帮助。但是我们的学习期限既然有了限制,不可能像普通大学里那样可以有三四年学习的时间,所以不得不把学习过程尽量缩短,这中间自然还要依靠各位在讲义以外自己去选读其他作品,所以在学习计划中间,有一项比较研究,这样也许可以多一点帮助。而为了使各位对於过去的和西洋文艺作品有所认识,──这种认识在文艺学习过程中是必要的。──对於文艺思潮的历史发展有所理解,在第二个学习阶段中,我们就拟多选一些西洋古典的作品。

    几位同学的来信,常常提到作品应该具有感动力量,这自然是很对的。但是我们还应该追问,那使我们感动的是什么?有毒素的作品,有时也可以具有感动的力量,然而这种感动力量所起的作用,却是否定的。由此首先的问题,不能不研究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所给予我们的艺术感动力量和教育意义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有利於人民大众的还是有害的,这是对於作品评价的基本标准。所以在研读作品时候,首先应该去认识作品的主题,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这个思想是否正确?其次是他所反映的生活与人物是否现实?再次看他表现的方法──结构、剪裁、描写、言语等,是否成功?在这中间,人物性格的创造是个重要的条件,人物性格的创造和他的环境与时代又有密切的关系,从这一些条件上综合起来,才能作出对於一篇作品全面的评价,不要专门在技巧一点上下功夫。在课文后面所附的“学习指导”,大体上指出了这些,但是仍然要靠各位更仔细更深入去研究,这样对於一篇作品才能得到真正的认识,对於我们学习上才能得到进步。

    批判的精神,在阅读作品上是必要的。现在我们所选的作品,未必都是完美无缺的,而且任何作品都不能誇说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在阅读时候,应该去欣赏和学习它的优点,也应该批评它的缺点。但这些都应该从它的要点上去观察,吹毛求疵的作风,却是要不得的。有些学友来信中间,都很诚挚地提出对作品的意见,这是很好的,但也有近乎吹毛求疵的。学习的态度,应该虚心而又有批判的精神,而在批判的时候,尤应站稳自己批判的立场。

    最后一月中,选了一篇报告和一篇速写,这对於各位的习作上是特别值得学习的。关於报告和速写的意义和写法,在学习指导上已经谈过,这里不再谈了。但是这里要特别指出一点,即是文艺的学习,无论在阅读和写作上,首先不能不要求对於生活的接触和认识,写作的对象固然是社会生活,同样的,作品的欣赏,也无非是从作品中间去认识现实生活。文艺的泉源是生活,所以高尔基说:生活是本最好的大书,离开生活,躲在屋子里去阅读和写作,都不会得到很快进步的。这点意见,记得在第一次通讯中已经谈到过,这里再向各位提一提。

    最后,希望各位能把这三个月来,阅读作品的经验、意见,以及自己的所得,作一个总结寄来,以便作为我们的参考。

    二、关於习作方面

    关於习作方面,这三个月来,同学们的努力是令人感动的。由於地域广阔,交通困难,虽然还不能普遍的按期交卷,但每次习作,可说都是尽了各人最大的努力的。有一位同学来信说:“我写作时间很少,白天要教书改卷,只有摸夜拼命,我很惭愧,半个多月才写出这篇东西,自己看看也要不得,我很伤心,恨不得撕掉它。……”这是多么诚恳热烈坦白虚心的自白呀!那是一篇两万多字的小说,写一个教员的思想转变。尽管有若干缺点,但这位同学到底在寒冷的夜间把它完成了,这种勇敢坚韧的学习精神,和虚心的自我批判精神,是多么值得宝贵呀!记得还有一位同学,一次寄来两篇习作,附来的信里痛苦地说:“我这样写不知有没有前途?想到这问题,心里非常难过!”这是多么渴望自己进步的一种表现呀!在不断进步中,事实上必然会遇到这种痛苦与矛盾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那两篇作品平心说已经写得不错,我们便分别介绍给两个杂志,杂志编辑不约而同的来信称赞,这也说明我们只要努力,决不愁没有成就。

    这三个月来,我们所收到的习作,有小说、剧本、速写、报告、诗歌、散文、杂文以及读书札记等,这中间,小说、诗歌、散文佔多数,诗歌、散文又是多数中的多数。一般地说:题材都相当现实,在这个人民翻身的大时代,大部分作品是写出了或者想写出黑暗统治下悲惨的人民生活,如抽兵、征粮、饥饿、失业、敲诈、盘剥、被捕、失踪以及被逼流亡等等血淋淋的现实;但也有一部分作品,几乎和时代不相干,停留在一潭平静的死水里,吟唱着沙漠碧海,星星月光、花开花落等等不着泥尘的美丽景色,不是兴奋惊赞,便是憂鬱悲叹。对於后一种倾向,我们每次批阅课卷的时候,都个别指出这是不健康的,对於习作可说是有害无益。在这里,我们再特别提一下:文艺不是盆景瓶花,以供少数人陶情冶性的东西,主要应该有它的阶级性和时代感,在今天人民翻身的大时代前面,只有服务於大众人民的文艺,间接或直接为大众人民解放战斗而发挥力量的文艺,才有意义,才有存在的价值。

    对於前一类作品,题材选取和写作方向,都是很好的,但还不免有些缺点,我们想特别提出来谈一谈。

    在提材出处理方面,普遍地犯了没有成熟就动笔,不善於剪裁,缺乏形象性,不能把握主题等等毛病。大凡得到一个题材应该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和通过自己感觉写出来,才不至於没有一点真实性。例如有些同学,根据他们的来信,题材的获得,往往是间接听来,没有经过确实的研究;或是看了别人的作品因而模仿出来;再有一种完全憑自己的概念出发,就题作文,这样就往往失去真实的意义。譬如有首写农村的诗,写出麦子和稻一起收割的场面,这自然是不可能的。这是说明在动手写以前,没有经过成熟的考虑,便贸然动起笔来的毛病。

    其次得到一个题材以后,应该经过一番裁剪,把握住它的要点,去掉不必要的,区别轻重,分出场面,这样写来才会清楚明了。有好几位同学,确常常犯了缺乏剪裁的毛病。例如描写农村,把村中一切情形,无所不包的如地主压迫、高利贷、征兵、征粮、迷信、天灾人祸、乡保长都在同一篇作品里表现出来,叫读的人看到后面,忘了前面,看到这个忘了那个,没有中心,没有主角配角,结果弄得作者也无法收场。

    第三题材确定之后,应该找出它的中心主题,一切都环绕着这个主题来写,但是有些同学,只是客观地写出一些现象,找不出中心思想在哪里,以致作品失去了重心,成为一些材料的堆积。

    在表现方面,一般是犯了概念化、避重就轻、芜杂繁琐、词藻堆砌等等毛病。

    第一,描写人物应该通过人物的心理、动作、言语等,去表现他的性格,而且通过作者自己的体验,这样才能生动。在有些同学的作品里,都往往犯了概念地表现的毛病。例如写悲痛总是眼泪鼻涕;写愤怒总是咬牙切齿;写恶人总是加上一些残酷、横暴等等形容词,那个人物的具体性格却看不到,这样的人物是死的不是活的。

    第二,作品写作当然要求明朗,但是要明朗,就应该把主要的一面突出。譬如画画,一定有轻重浓淡之分;但是在有些同学的作品里,常常犯了避重就轻的毛病。一位同学来信解释,说他喜欢明快美丽的场景,不喜欢沉闷苦恼的人物,所以他的小说里,大段大段的描写自然风景,而写人物心理沉闷苦恼或是矛盾痛苦的地方,他就轻轻掠过。仍然以大段的自然风景代替,这实际上不是个人喜爱的问题,而是避重就轻的毛病。风景总是陪衬的,而人物才是主要,把陪客当作主人,便是喧宾夺主。

    第三,写作既然要求明朗,必须避免芜杂繁琐,柴霍甫说:“可以用两句话表现的,就不要用三句话,可以用两个字表现的,就不要用三个字。”在今天的文艺要求上,尤其应该朴素明了。例如有位同学,他写一个人去拜访一个人,仅仅两条马路,就几乎写了将近两千字,从天气写到街市,写到许多不相干的过路人,拉拉杂杂一大堆,其实并不必要,去掉反而清楚。例如又有一位同学,写一个人的寝室,几乎把屋子里每样东西都描写一番,反而叫人看不清楚。这都是芜杂繁琐的毛病。总之,凡是要写的,一定是必要的,否则就变成冗赘、拖沓、妨碍你真正要表现的东西了。

    最后,有些同学喜欢空空洞洞堆砌一些美丽的词藻,好比涂脂抹粉反而把朴素的美损害了。这主要因为内容的空虚,所以才找些词藻来弥补,这些词藻往往是没有生命的死的言语,尤其在诗方面,这种毛病更多。这个毛病,在写作上是应该特别戒忌的。

    以上这些缺点,在初学写作的过程中间自然难免,即使那些成名作家的作品中间,也常常会犯这种毛病。主要在写作以前,多作充分的准备,写成以后,多经几番修改,多少能够减少这些缺点。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篇作品写好,最好多看几遍,慢慢拿出去。这确实很重要的。我们也不要以为有这些缺点存在,就感到沮丧,写作原是艰苦的事情,多写多改,总会慢慢有所进步的。

    三、关於学习方法方面

    各位来信中,常常提到关於学习的方法。除了前两节中已经提到的以外,这里想对各位再提供一些具体的意见:

    首先,在学习精神上,除了发扬各位中间前述各种优点外,还要具有持恒的精神,学校名字叫做“持恒”,也是表示这个意思。青年中间,常常会犯一种性急病,要求很快就能获得成功。其实学问是无止境的,尤其是文艺这一门,不是像科学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主要靠自己的思想、生活、感觉和技巧的修养。这都不是一年半载就能有所成就的。世界上有许多大作家都是胡子白了才写出大作品来。像果戈理一部《死魂灵》,写了十五年才完成,曹雪芹的《红楼梦》,写了一辈子还没有写完,这种精神是何等可贵。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多看、多读、多写,从艰苦的磨炼中才会有所成就;千万不可先存一个要做作家,要成名的念头,这念头往往是害人的。

    其次,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以知之为之之,以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为知。在写作中间,尤其要言之有物,不要作无病呻吟,不要矫揉造作,不要堆砌词藻,不要八股公式;要求朴素、切实、简洁、清楚,有什么说什么,这样才会摸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来。

    在学习的具体方法上,我们可提供各位的,有下列几点:

    (一)作读书札记:接到一篇作品,或自己选读一篇作品时,最好根据第一节所述的要点,把它作一番分析,把自己的心得,在笔记簿上或即在作品的后面,记述下来,这种方法虽然麻烦,然而却极有用处。经过这一番工作,印象就较深,不至於像走马看花,读过就算了。不过这一定要有持恒精神,日积月累,自然意见会慢慢深刻起来。许多成名作家,都有这种习惯。鲁迅先生平时作的笔记,就厚至数尺。对於初学者,尤有益处。在做札记时发现有问题不能解决时,则可提出来讨论。

    (二)作生活日记或札记:这也是许多作家所用的方法。能做日记更好,如不能做日记时,做札记也好,就是把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物,随时在笔记本上记述下来,这些材料有的直接可以写成报告速写,有的抄下来就可以发表,有的可以作为写小说或散文时的素材。养成一个习惯以后,我们就不会感到题材缺乏和生活枯燥了。

    (三)集体学习:找求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用读书会之类方式,互相讨论,互相批评,规定研究大纲,进行研究,或办壁报,这可以收到集思广益之效。这是一般青年所常常运用的方式。

    录自《文学作品选读》,荃麟、葛琴编,生活·读书·新知

    上海联合发行所,1949年6月,下册,705-720页

    (返回)


    链接网站首页-阅读更多内容



    附录:

    《文学作品选读》目录

    上册目次

    新的信念(小说)

    丁玲

    结合(小说)

    晋驼

    雪里钻(诗)

    艾青

    我的故乡(诗)

    苏联 江布尔

    夜歌(诗)

    何其芳

    荷花淀(小说)

    孙犁

    石青嫂子(小说)

    艾芜

    两种脚印(小说)

    牧野

    秋夜(散文)

    鲁迅

    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报告)

    孔厥

    队长之妻(速写)

    苏联 土尔兄弟

    李家莊的变迁(小说)

    赵树理

    下册目次

    药(小说)

    鲁迅

    盒里的人(小说)

    俄 A·柴霍甫

    二十六个和一个(小说)

    苏联 M·高尔基

    普希金抒情诗选

     

    残冬(小说)

    茅盾

    地主(诗)

    俄 N·A·尼克拉索夫

    精神独立宣言(散文)

    法 罗曼·罗兰

    向高尔基致敬

    法 罗曼·罗兰

    包身工(报告)

    夏衍

    灯下漫笔(杂文)

    鲁迅

    求婚(独幕剧)

    俄 A·柴霍甫

    严加管束(小说)

    俄 契里加夫

    附录:给学友们的一封信

    (返回)


    链接网站首页-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