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留习作园地]

  • 从老虎感染COVID-19所想到的…… (2020年4月10日)


  • 《附录一》[阴谋论终结者],作者不详,二月中在微信上看到,录下供参考。


  • 《附录二》无题,作者不详,二月初在微信上看到,录下供参考。



  • 从老虎感染COVID-19所想到的……


    小 鹰

    2020年4月5日,美国CBS电视台晚间全美新闻报道:纽约市动物园的老虎干咳,一查,感染了新冠病毒,再一查,饲养员是无症状的阳性带毒者。现在老虎已经在康复,饲养员正在隔离观察中。呜呼,强壮的兽王也抵挡不住无症状的新冠患者,何况吾等凡夫俗子乎!

    老虎能被感染,也许提示这COVID-19病毒并非来自野生动物。这个抗原实在太特异了,连祖辈浪迹山林的野生动物也没见过,体内没有抗体,识别不了它。这个病毒设计精巧,是多功能,全方位运作,可攻击各种脏器,包括肺、肾、肝、脑,免疫系统、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等,可能野生动物也吃不消。由此联想到,其它飞禽走兽是否也会被人类病毒反感染?如,集中畜养的鸡、鸭、猪、马、牛、羊,会不会来个禽肺炎,猪新冠什么的?以至牵连猫、狗等家庭宠物等等,想想都“不寒而栗”。

    据说,国家卫健委专家王广发医生1月8日赴武汉指导疫情工作,说是“可防可控”。然後,1月16日自己发病,1月21日确诊感染武汉病毒,立即服用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一天後体温正常,1月30日康复出院。

    这很好,可喜可贺!但问题是:他怎么会立刻想到要用,也敢用抗艾滋病的药物?显然,国内的一些人对它早有研究,知道这个病毒兼有艾滋(HIV)病毒、萨斯(SARS)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结构片断,所以这么快就“对症下药”了。

    那么,这个诡异可恶的病毒到底是从哪里出来的?又是怎么出来的呢?

    关于该病毒的起源,现在一些专家的说法是,由于它与某种蝙蝠身上的病毒相似度甚高,且在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样本中发现相关的冠状病毒,于是断定它是来自天然。(参见附录一)

    但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这些蝙蝠是由武汉病毒研究所“捕捉”,穿山甲是由广东海关“截获”,这些“源头”,均是由他们来“报告”的。但这些官方宣称能否由第三方来独立重复?即证实自然界确有带这种新冠病毒的蝙蝠,特别是,除了那两个山洞之外,别处还有没有?

    二,既然截获非法入境的穿山甲带有“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冠状病毒”,不知道马来西亚为何没有发病?那里的市场有卖,人吃蝙蝠更厉害;而且老广也是穿山甲的吃货,在截获处广东为什么没发病?海关官员也没有被感染?正如张文宏医师所质疑,如果病毒是走私进入的,那应当在国内多处同时爆发疫情。为什么COVID-19非要到武汉病毒研究所门口来报到闹事?难道是“总算找到组织啦”?

    我以为,在研判病毒起源的说法时,应取“Trust and verify”(信任与核查)的态度,先承认当事人的说法,但要再加确证,即独立核实“是什么?”,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个类似司法界通行的“无罪推定原则”(Presumption of innocence),曾被列宁和里根总统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分别引用过,当属公平与中性。而科学结论讲究的,也就是可重复性。

    那么,有哪些工作需要重复核实呢?

    比如一,如果说与新冠病毒高度相似的病毒,是首先在两个山洞里抓到的蝙蝠身上发现的,那应该再到那里去多抓一些,看看它们携带的病毒是否就是COVID-19?如果有,还要核实序列,看是不是第一代的病毒?如果是第一代原始病毒,那也要看它是否可以感染人类?因为正如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教授指出,蝙蝠身上的冠状病毒几乎都不能感染人类,但只要把那病毒S蛋白里的ACE2这个受体开关一调,这个病毒马上就可以传染给人类。(参见附录二)所以,要看一看这再捕获的蝙蝠所携带的原始冠状病毒的受体开关,是否已被“自然”界“鬼斧神工”地调整过?

    又如二,如果说,走私入境的穿山甲是蝙蝠携带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那就应到原产地去抓穿山甲,研究它们是怎么从蝙蝠感染来的?穿山甲好像不吃蝙蝠,浑身是甲,也不怕蚊虫叮咬。

    总之,目前在科学界,对于“亚洲的果子狸是萨斯病毒的中间宿主,非洲的黑猩猩是艾滋病毒的中间宿主”的说法,好像没有争议。但人们很难想像,这两个不搭界的动物,怎么混成了兼有萨斯与艾滋病毒结构和特点的新冠病毒?同样,蝙蝠与穿山甲也不搭界,人们也很难想像,穿山甲怎么会成了蝙蝠病毒的中间宿主,再传给人类?

    新冠病毒既有艾滋病毒攻击免疫系统的特点,又有萨斯病毒攻击呼吸系统的能力。如果它像是伊博拉病毒,只有接触传染,致命率却极高,这病毒也传不太远。而新冠病毒偏偏传染性强,潜伏期长,致死率又比萨斯低,倒像是流感病毒,可能会不断变异,长期与人共舞。这真是太奇妙的组合了,让世人难防难控,谈“冠”相嘘,这也是科学上的一个谜。

    这些都是“自然发生”说所缺失的环节或问题,若没有补上或搞清楚,就不便过早下此结论。

    科学界认为,人类从古人猿逐步进化而来,这不是只找到一块化石,就下了结论,而是在世界各地都找到不同时期的多块化石,并去伪存真,彼此印证後的结果,其中包括排除了1912年在英国报告“发现”皮尔当人时那些被人做了手脚的假化石。不仅如此,通过基因查验,还能追到320万年前的老祖母露西(Lucy)出生在非洲。所以,只要沿科学方法,人们也可追出新冠病毒的老祖母在哪里?尽管有原始证据被销毁,找不到零号病人等等困难。等疫情过後,全球的科学家一定会去追查到底,弄个“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写于2020年4月10日


    (返回)


    《附录一》

    [阴谋论终结者],作者不详,二月中在微信上看到,录下供参考。



    美国Scripps研究所、Columbia大学公卫学院、Tulane大学、Zalgen Labs、英国Edinburgh大学和澳大利亚Sydney大学联合发表研究成果揭示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外行看图四我用红色标记出来的那句话就可以了。结论就是基因组分析数据[不支持病毒为实验室构建的结论],敲黑板[不是人造病毒,是自然演化]。

    他们用基因数据推演了动物病毒如何变异来实现跨物种感染人类,以此来寻找可能的中间宿主,最终发现与马来穿山甲(Malayan pangolins)携带的冠状病毒的相似性,因此得出结论,从马来西亚非法进口的穿山甲可能是此次在中国武汉引发疫情的病毒的中间宿主。与此同时,香港大学公卫学院管轶较授的团队通过基因组分析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在广东省截获非法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样本中发现了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冠状病毒,两个病毒在受体结合位点的相似度非常高。

    为啥阴谋论跑得快?因为制造阴谋论和享受阴谋论的都不用带脑子,而搞科研是要动脑子花时间拿证据的。况且一个大傻子提出的疑问一百个科研工作者都答不上来,所以阴谋论者看上去总是“赢家”。

    (返回)


    《附录二》

    无题,作者不详,二月初在微信上看到,录下供参考。



    2015年,著名的自然医学电子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主要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学研究所、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教授石正丽。

    这篇论文说,他们医学研究发现,只要把蝙蝠身上的S蛋白里的ACE2这个受体开关一调,这个病毒马上就可以传染给人类。利用病毒基因重组技术将蝙蝠的S蛋白和小老鼠的Sars病毒重组,得到的新病毒可以和人体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能很有效地感染人类的呼吸道细胞,毒性巨大。他们发现新病毒明显地损害了老鼠的肺部,所有疫苗管失去作用。于是,石正丽团队继续用猴子做实验,模拟病毒在人体上的效果。

    这个实验当时引起美国医学界非常大的争议,医学专家Declan Butler也在Nature Medicine上撰文表示,这种实验没有什么意义,而且风险很大。由于缺乏技术,当时石正丽团队是和美国北卡罗莱纳的一个医学小组合作。

    这是Declan Butler 质疑文章 (写于2015年),Engineered bat virus stirs debate over risky research。

    以下是石正丽及团队发表的关于改造蝙幅SARS病毒研究文章(写于2015年),A SARS-like cluster of circulating bat coronaviruses shows potential for human emergence。

    这个标题有点晦涩,是一篇嵌合病毒研究,简单翻译为:类似于SARS的循环蝙蝠冠状病毒簇显示了人群间出现的潜力。

    在论文中,赫然写着:“为了研究循环蝙蝠冠状病毒的出现可能性(即感染人类的可能性),我们构建了一种嵌合病毒”,并说“这种杂交病毒使我们能够评估这种新的棘突蛋白引起疾病的能力。”

    以下是论文简介的一句话及翻译:

    Using the SARS-CoV reverse genetics system2, we generated and characterized a chimeric virus expressing the spike of bat coronavirus SHC014 in a mouse-adapted SARS-CoV backbone.

    谷歌直译为:使用SARS-CoV反向遗传学系统2,我们生成并鉴定了一种在适应小鼠的SARS-CoV主干中表达蝙蝠冠状病毒SHC014的尖峰的嵌合病毒。

    201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意识到这个病毒有可能成为生物化学武器时,立刻已经叫停了这种病毒改造计划,并停止拨款给相关的研究。

    (返回)


    链接网站首页-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