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麟葛琴文选]

[说明]1941年6月葛琴为“中学略读文库”选编了一本《散文选》,共有九篇,它们“不限於一个时代的作品,也不限於一种气质的作品”。选编者对各篇作者一一作了介绍,对内容和要点做了分析讲解,适合青少年或初学者阅读。以下是葛琴为该书所写的序,谈到她对散文的理解。



  • 葛琴:《散文选》序 (1941年6月2日)


  • [附录]:《散文选》目次


  • 《散 文 选》序


    葛 琴

    《散文选》,1947年,香港文化供应社

    散文(Prose)一词,在西洋是相对於韵文(Poetry)而言,凡是不用韵脚的文体,都统称散文,如小说、论文、随笔等等,都是。在我国旧文学中,散文的解释是相对於骈文而言,南北朝及盛唐之际,盛行骈体,至韩愈柳宗元,力主以势行文,化骈为散,散文遂成为主要的文体。但那时所谓散文,范围包括甚广,并不限於文艺方面。到了新文学在中国发展以后,在文学形式中间,通行着一种抒情的小品文,我们叫它做散文。它的含义也和英文中间的Prose,以及韩柳所提倡的散文体,却不完全相同。它大概是抒情诗的内容,而以自由的文体写出来,相类似於散文诗(Blank Verse),而比较它更自由和广泛一些。关於它的界说,却也不曾有人作过。似乎也很难精确地作出。不过我们可以约略地举出它的几个特点来说明:第一,它不同於诗或散文诗的地方,不仅是形式上较为自由广泛,而在内容上,它是不采用虚构的题材的。散文往往是作者对於实际生活中间所接触的真实事物、事件、人物,以及对四围的环境或自然景色所抒发的感情与思想的记录。是一种比较素净和小巧的文学形式。第二,正因为它是以抒发思想与感情为主,所以对故事的描述并不重要,这是它不同於速写报告的地方,后者乃是以描写出故事或环境的轮廓为主的(不过在英文中间Sketch一词,包括范围较广,现在我们所称作散文、随笔、杂感一类形式,都包括在Sketch之内)。第三,散文中间偶然也可以发挥一些议论,但却不是主要的,这是它和杂文区别的地方。一般说来,它是更接近於诗的一种东西,所谓诗的情感,在散文中间,是个重要的因素。

    散文的体材,并无严格的规定,举凡日记、书札、游记、随感、悼念文、人物誌、风土誌等,只要是抒发作者对真实事物的情感与思想为主的,都可以归入於散文之列,而在某些小说中间,往往也包含有散文的成分,譬如高尔基的若干小说中间,散文气就很浓重。

    散文的题材并不需要像小说或叙事诗那样完整,生活中间的一点一滴,凡是引起我们一种较深的印象,或激发起悲哀、愤怒、欣悦、赞美的感情底东西,都可以是散文的题材,自然,历史的巨大事件,有时也可以作为散文题材,但这只是表现这巨大事件中间的某一现象对作者所激起的某种情感,譬如抗战中间,文学作家目击着人民那种壮烈的奋斗和被屠杀的惨酷状况,直接激起了他的兴奋与愤怒的情感,而借文学抒发出来,就成为具有强烈情感的散文。

    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散文写作中间的第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真实的情感,并且我们应该指出,这种情感是和作者的思想力相关联的,一个艺术作者对於宇宙与人生的问题,对於历史与社会的问题,常常是在思考着、探索着,因此日常一切具体的事物,往往会特别敏锐地引起他情感的激发,一个作家的思想力愈强,他的情感也愈崇高、优美、真实,於是文章的感召力也愈强烈,在一篇散文中间,是比在一篇小说或速写报告中间,更容易显示出作者的性格、思想和人生观的。一个没有真实情感的人,即使文字如何美丽,也决难写出一篇动人的散文。这中间是很难有矫饰和捏造的余地。

    散文写作的第二个重要条件,便是朴素,有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雕刻堆砌和虚构,这样才能显示出原来的真实情感。有许多美丽的散文,大抵是描写身边琐事,平平写来,却极动人,这就是由於它的朴素无华,行文如流水,任其所至,不加壅阻,文章便显得自然、真实。所谓散文美,也就是指这种朴质和真挚。在言语的使用上,我们应该尽量明朗达意,避免故意雕琢,以损害原来的情感。

    近来常常看见许多青年写作者,在散文中间,喜欢作无病的呻吟,仿佛非如此不足以表示其具有艺术的感觉,明明是个很健全的青年,偏装着一肚子春愁秋怨的样子。动不动就憂鬱、流泪,譬如“春”呀、“秋”呀、“雨”呀、“夜”呀一类题目的文章,在报纸副刊上几乎随拾即是。我想,现代的中国青年,当不至於这样感情脆弱吧,然而却偏偏这样表现,这中间具有真实情感的,恐怕是有限的很。我以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毛病,这样不仅不能写出真实的文章,而且极容易把自己弄成一个神经衰弱者。

    无论诗或散文,都应该是作者情感波动的结晶体,虽然是直接的抒情,却不是那种单纯的发泄。激昂的集会中,狂吼几声“打倒万恶的法西斯”,并不能算诗,作一篇怒马奔腾般的演讲,也不能算散文,思想与情感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这多半由於平日生活与艺术修养,偶一冲动,便谓灵感已来,这固然似乎有点才子气,然而要写出好的文章来怕还不大容易吧?

    由於缺乏真挚的情感,於是不得不假藉於文字的脂粉,以掩饰它内容的苍白,在前述那种无病呻吟的文章中间,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成串的“悒鬱”、“悲哀”、“愤怒”、“凄迷”等等字样或大堆大堆的奇怪形容词,而在另一类的文章中间,则又是“炸弹”呀、“血”呀、“仇恨”呀、“冲”呀、“杀”呀,一些似乎要嚇得死人的字样。然而除开这一些,却又是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了。

    以为散文是一由美丽的词藻所组成的文章,这种观念是大大要不得的。

    总之文学创作的泉源,不管是诗,是小说,是散文,是什么,最主要的还不外是生活。

    散文既是作家情感与思想的直接抒发,所以从散文作品中间,更容易看出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和文学的倾向。古远的不去说它,就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来说吧,最初是普遍地充满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憧憬和个人主义的强烈的生命欲望,以后一个时期则突然流行着颓废、寂寞、凄凉的调子,大革命以后情形不同一点,但不久唯美主义的倾向和周作人那种苦茶主义作风又抬头了。抗战以后,我们的散文中间也散发出新生的健康的生命气息了。这是值得欣悦的。但是在今天,特别在一些青年中间,似乎一种新的憂鬱病又有在潜流的样子。这也许并不大那么普遍,然而却是可忧虑的。固然这一切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但是一个文学工作者,是应该站在时代的前面,应该是有更宽阔的心胸和更高远的遥望的。今天不是行吟诗人的时代了,也不是陶渊明唱归去来兮的时代了,今天我们还是在战斗中间,在最艰苦的反法西斯战斗中间。我们是需要强健的生命,呼吸,需要对未来的广阔瞭望。我们需要强韧的健康的坚毅的战斗情感──而这又必需是现实的。

    因此,在散文的写作上,同样在诗和其他一切文学的创作上,我们要求作家们特别是青年作家们,更努力地从实际生活战斗中,去培养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力。把这些转化为时代的花朵──文学。

    这里所选的,并不限於一个时代的作品,也不限於一种气质的作品,这样也许可以使我们看看各个时代,各个作家的风格,对於所谓散文的形式更了解一点。但是对於读者诸君,却希望由此更进一步去认识我们的时代所需要的是怎样的东西,我们所要创造的,应该是怎样的东西──这似乎是必要的。

    葛琴,一九四一年,六,二。

    录自《散文选》,葛琴编注,香港文化供应社,民国三十六年七月港一版。

    (返回)


    链接网站首页-阅读更多内容



    附录:

    《散文选》目次

    白杨礼讚

    茅盾 一一

    我的路

    曹白 一五

    伤害

    巴金 二六

    由日本回来了

    郭沫若 三二

    夏丐尊 三九

    靳以 五一

    黑夜

    萧红 五八

    私塾师

    陆蠡 六七

    一隻小羊

    萧军 八十

    (返回)


    链接网站首页-阅读更多内容